分類 | 其他 |
材質 | 鑄鐵 |
產地 | 上海 |
電壓 | 220V |
流量 | 50 |
驅動方式 | 電動 |
吸入口徑 | 50 |
泵軸位置 | 邊立式 |
葉輪數目 | 單級 |
品牌 | galileo/伽利略 |
型號 | GWB |
加工定制 | 否 |
較小較新太陽能熱水較小的增壓水江西自來水江蘇增壓泵

控制方式:自動/停止/手動(含電磁閥)
功率: | 90W | 100W | 120W | 150W | 260W |
型號: | G90WB全自動型 (不銹鋼殼+塑料頭) | G100WB全自動型 (不銹鋼殼+塑料頭) | G120WB全自動型 (不銹鋼殼+塑料頭) | G150WB全自動型 (不銹鋼殼+塑料頭) | G260WB全自動型 (鐵殼噴漆+塑料頭) |
型號: | G90WBB全自動型 (全不銹鋼殼) | G100WBB全自動型 (全不銹鋼殼) | G120WBB全自動型 (全不銹鋼殼) | G150WBB全自動型 (全不銹鋼殼) | |
型號: | G90WBR全自動型 (加隔熱墊可過熱水型) | G100WBR全自動型 (加隔熱墊可過熱水型) | G120WBR全自動型 (加隔熱墊可過熱水型) | G150WBR全自動型 (加隔熱墊可過熱水型) | |
揚程: | 8-10m | 10-12m | 15-16m | 16-18m | 18-25m |
流量: | 10-18L/min | 10-20L/min | 12-20L/min | 12-20L/min | 15-22L/min |
電壓:220V 頻率:50Hz
運轉:2800r/min 電流:04A
絕緣等級:E 電容:4UF
環境溫度:2-60度
管徑:4分或6分
重量:約3-6KG
使用范圍:熱水器增壓,解決熱水器忽冷忽熱,溫度過高,水壓過低無法打開問題.(泵一般裝在熱水器進水口前,如要裝熱水器出水口后需用GWBR加隔熱墊可過熱水型)
使用環境:水管中必須有一定的水流,不能用來抽水。
產品概述:該增壓泵采用不銹鋼外殼,泵與電機于一體。引進德國技術,造型美觀,結構緊湊,密封性能可靠、高效節能。可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生活用水,冷卻塔循環用水,園林噴灌。該產品吸取各種增壓泵之優點,結構上大膽設計創新、工藝精益合理,使用壽命長。
主要用途:該增壓泵能在日常生活中帶來許多優點和方便,可達到家庭生活取水之目的,特別是帶有自動控制器的型號,解決了使用增壓泵的過程中需要用手動開關或拔插頭的麻煩,顯得很方便。
性能參數:
工作電壓: 直流24v
大電流: 1.8a (max)
流量: 20l/min (max)
揚程: 9m (max)
流體溫度: 0 ~ 110℃
進出水口徑:4分外螺紋
優點:
不怕水,不怕潮,不會漏電,24v安全電壓!
不怕空轉,不怕憋水,無需排氣,沒有安裝方向要求,靜音長壽命。
應用典例:
制冷系統,水循環系統,太陽能集熱循環,太陽能溫差循環,熱水器用水管道循環(實現一開有熱水需配電磁閥),冷熱水增壓,飲水機,開水輸送,太陽能地暖,床墊,地暖,噴泉等
此泵為水陸兩用泵,可以不潛水使用,也可以潛水(冷水)。
耐高溫:
采用的是聚四氟乙烯內襯(俗稱特氟龍,固化溫度在200°以上)和電子組件換向、高性能耐瓷軸和陶瓷軸套電機,環氧樹脂灌封。耐溫可達130°
低功耗、節電、節水:
小功率僅有5瓦(能效比高),對應市場上大于90瓦的循環泵,可節電94.4%。
此無刷直流水泵低功耗,性能好,使用壽命長,工作時間長,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噪聲非常低,效率高,低功耗,安全環保,低工作電壓,保護環境,無垃圾,無火花,無震動,無輻射,性能穩定速度快,無干擾.非常低的啟動電流,操作簡單,可以通過直流電源,大陽能板和電池直接供電。
采用了電子組件換向,無需使用碳刷換向,采用高性能耐磨陶瓷軸及陶瓷軸套,軸套通過注塑與磁鐵連成整體也避免了磨損,因此無刷直流磁力式水泵的壽命大大增強了。磁力隔離式水泵的定子部分和轉子部分完全隔離,定子和電路板部分采用環氧樹脂灌封,防水,轉子部分采用永磁磁鐵,水泵機身采用環保材料,噪音低,體積小,性能穩定。可以通過定子的繞線調節各種所需的參數,可以寬電壓運行。
優點:壽命長,噪音低可達35db以下,可用于熱水循環。電機的定子和電路板部分采用環氧樹脂灌封并與轉子完全隔離,可以水下安裝而且完全防水,水泵的軸心采用高性能陶瓷軸,精度高,抗震性好。
1.壽命長,無需保養,體積小效率高,功耗低
2.電機的定子和電路板部分采用環氧樹脂灌封并與轉子完全隔離,解決了電機式直流水泵長期潛水產生的漏水問題,可以水下安裝而且完全防水
3.水泵的軸心采用高性能陶瓷軸,精度高,抗震性好,由于水泵采用陶瓷軸套與陶瓷軸的精密配合,噪音低于35分貝,功率小一點的甚至可以達到30分貝以下,幾乎達到靜音效果。
紙箱、泡沫或木箱包裝,江浙滬皖多發快遞,其它地方10公斤之內發快遞,10公斤以上發物流,具體請聯系我們。
相關信息歡迎咨詢...模的鄉鎮及個體企業2000多家,小的個體廠家難以統計,鄉鎮企業及個體廠家多分布在江浙及中原一帶。在閥門行業中,國有大中型企業尤其是骨干企業在閥門制造水平和技術力量上目前仍然具有較大的優勢。這其中有些較小較新太陽能熱水較小的增壓水江西自來水江蘇增壓泵家采用了樹脂砂線造型,閥門的主要部件在數控機床、自動線或組合機床上加工,密封面采用等離于噴焊技術,閥門設計應用CAD技術,進行三維實體造型等。先進技術促進了閥門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提高,科技興業勢不可擋。但多數閥門廠家鑄造熔煉設備陳舊,以手工造型為主,機加工多為通用機床和單刀切削,檢測設備不完善或不符合標準。近年來一些中小閥門廠家從加強管理人手,打基礎、上設備和抓技改,生產技術水平逐步提高,產品上檔次,抓產品質量,抓市場,經濟效益可觀,有與大型或骨干企業抗衡之勢,其實力和發展前景不可低估。 (2)產品水平 通過貫徹標準、技術引進、加強試驗和檢測手段、老產品改造及提高設計和工藝水平,我國閥門產品水平在近20年來有很大的提高,品種規格大量增加,尤其在硬密封蝶閥、硬密封球閥和平板閘閥等種類和產品上增加的較快(14大類閥門現有近2000個系列,12000多個規格)。其中量大面廣的普通閥門基本上達到了國外80年代的水平,這些閥門在產品結構和材料等方面與近年來國外生產的閥門相近,可以按國外要求的標準生產,而只是在產品質量上還不夠穩定,與發達有一定的差距。但在一些特殊閥門(如自動控制閥、硬密封球閥、小流量閥、除灰除渣閥、主蒸汽隔離閥和穩定器安全閥等)、高參數閥門(如使用溫度高于700℃、口徑超過lm的球閥)、閥用材料(抗材料、尿素鋼和碳纖維復合材料)及閥門傳動裝置等方面與國外的差距較大,品種短,應通過技術引進(包括對引進裝置閥門的復用設計)及技術攻關逐步加以解決。國內閥門的配套能力基本上能滿足30萬t/a乙烯、30萬t/a合成氨、52萬t/a尿素、6萬t/a高壓聚乙烯、8萬t/a聚丙烯、6萬t/a乙二醇、8萬t/a、5萬t/a丙烯睛、3萬t/a乙醛、4.5萬t/a丁二烯、250萬t/a煉廠、3萬m3/h空分、30MW火電站、30MW核電站和長輸管線等裝置。國外大型成套裝置的規模在不斷擴大,促進了與之相適應的閥門配套水平,國內亦有這樣的發展趨勢,但配套能力與發達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特殊閥門、高參數閥門、控制系統及驅動裝置等方面。 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4000 萬千瓦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孫勤30日說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中明確,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核電容量達到1800萬千瓦。 國防科工委日前印發了《核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30日孫勤有關內容作了進一步介紹。他說,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能源需求的增長,核電是目前現實的、可大規模發展的能源。為實現上述目標,在未來10至15年中,我國每年要開工建設3臺核電機組,這不僅需要在生產工藝和設備制造上實現跨越發展,而且在科研開發和自主創新的能力上要得到大幅提升。核電是和平利用核能的主要內容,核電的加快發展必然使得與核電配套的上游產業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核循環各環節生產能力到2020年要在現有基礎上提高4-6倍。 《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核工業的發展目標,在核電建設方面,要全面提高核電自主化能力和國產化水平,新開工建設核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以上,確保在役核電站安全穩定運行,基本建立適應核電發展的設計、建造、運行和技術服務體系以及我國壓水堆核電標準體系,初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孫勤介紹,目前,核技術應用正在突破傳統的應用領域,向現代科技術前沿,如信息、生物、納米、新材料和環境等技術領域滲透,不斷形成更新的交叉應用較小較新太陽能熱水較小的增壓水江西自來水江蘇增壓泵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核技術應用產業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國內閥門廠家生產情況及產品水平現狀 閥門是大型成套裝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工藝管道介質(物料、水、蒸汽、空氣和油品等)的切斷、節流、調壓和改變流向等。閥門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這些裝置的正常生產、安全運轉和環境污染,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閥門的品種規格多,主要有閘閥、截止閥、止回閥、球閥、安全閥、減壓閥、疏水閥、蝶閥及特殊用途閥等,用途廣,用量大。據不完全統計和粗略估算,一套大型成套裝置中,閥門的投資約占設備總投資的3%一5%。 (l)閥門廠家及生產情況 全國縣級以上管理的閥門企業約180家,其中重點骨干企業19家,有一定規模的鄉鎮及個體企業2000多家,小的個體廠家難以統計,鄉鎮企業及個體廠家多分布在江浙及中原一帶。在閥門行業中,國有大中型企業尤其是骨干企業在閥門制造水平和技術力量上目前仍然具有較大的優勢。這其中有些廠家采用了樹脂砂線造型,閥門的主要部件在數控機床、自動線或組合機床上加工,密封面采用等離于噴焊技術,閥門設計應用CAD技術,進行三維實體造型等。先進技術促進了閥門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提高,科技興業勢不可擋。但多數閥門廠家鑄造熔煉設備陳舊,以手工造型為主,機加工多為通用機床和單刀切削,檢測設備不完善或不符合標準。近年來一些中小閥門廠家從加強管理人手,打基礎、上設備和抓技改,生產技術水平逐步提高,產品上檔次,抓產品質量,抓市場,經濟效益可觀,有與大型或骨干企業抗衡之勢,其實力和發展前景不可低估。 (2)產品水平 通過貫徹標準、技術引進、加強試驗和檢測手段、老產品改造及提高設計和工藝水平,我國閥門產品水平在近20年來有很大的提高,品種規格大量增加,尤其在硬密封蝶閥、硬密封球閥和平板閘閥等種類和產品上增加的較快(14大類閥門現有近2000個系列,12000多個規格)。其中量大面廣的普通閥門基本上達到了國外80年代的水平,這些閥門在產品結構和材料等方面與近年來國外生產的閥門相近,可以按國外要求的標較小較新太陽能熱水較小的增壓水江西自來水江蘇增壓泵生產,而只是在產品質量上還不夠穩定,與發達有一定的差距。但在一些特殊閥門(如自動控制閥、硬密封球閥、小流量閥、除灰除渣閥、主蒸汽隔離閥和穩定器安全閥等)、高參數閥門(如使用溫度高于700℃、口徑超過lm的球閥)、閥用材料(抗材料、尿素鋼和碳纖維復合材料)及閥門傳動裝置等方面與國外的差距較大,品種短,應通過技術引進(包括對引進裝置閥門的復用設計)及技術攻關逐步加以解決。國內閥門的配套能力基本上能滿足30萬t/a乙烯、30萬t/a合成氨、52萬t/a尿素、6萬t/a高壓聚乙烯、8萬t/a聚丙烯、6萬t/a乙二醇、8萬t/a、5萬t/a丙烯睛、3萬t/a乙醛、4.5萬t/a丁二烯、250萬t/a煉廠、3萬m3/h空分、30MW火電站、30MW核電站和長輸管線等裝置。國外大型成套裝置的規模在不斷擴大,促進了與之相適應的閥門配套水平,國內亦有這樣的發展趨勢,但配套能力與發達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特殊閥門、高參數閥門、控制系統及驅動裝置等方面。 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4000 萬千瓦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孫勤30日說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中明確,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核電容量達到1800萬千瓦。 國防科工委日前印發了《核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30日孫勤有關內容作了進一步介紹。他說,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能源需求的增長,核電是目前現實的、可大規模發展的能源。為實現上述目標,在未來10至15年中,我國每年要開工建較小較新太陽能熱水較小的增壓水江西自來水江蘇增壓泵3臺核電機組,這不僅需要在生產工藝和設備制造上實現跨越發展,而且在科研開發和自主創新的能力上要得到大幅提升。核電是和平利用核能的主要內容,核電的加快發展必然使得與核電配套的上游產業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核循環各環節生產能力到2020年要在現有基礎上提高4-6倍。 《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核工業的發展目標,在核電建設方面,要全面提高核電自主化能力和國產化水平,新開工建設核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以上,確保在役核電站安全穩定運行,基本建立適應核電發展的設計、建造、運行和技術服務體系以及我國壓水堆核電標準體系,初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孫勤介紹,目前,核技術應用正在突破傳統的應用領域,向現代科技術前沿,如信息、生物、納米、新材料和環境等技術領域滲透,不斷形成更新的交叉應用領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核技術應用產業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國核電建設今夏提速 技術引進代價將攤入電費 8月18日,位于渤海遼東灣東海岸的遼寧紅沿河4×100萬千瓦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8月16日,江蘇連云港田灣核電站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以及山東海陽核電站等通過立項。 “紅沿河項目早應該啟動,其實,完成2020年的核電規劃目標,時間已經不多了。”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名譽院長、前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錢積惠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急切中充滿憂慮,“當然,田灣核電站的全面商業運行本是工程進度使然。” 這些核電項目相繼投入商業運行、開工抑或立項,在核電迎來大發展的背景下,還是讓人依稀感到今年仲夏核電建設的炙熱。 紅沿河核電站:自主品牌 紅沿河核電站較小較新太陽能熱水較小的增壓水江西自來水江蘇增壓泵是中國“十一五”期間批準開工建設的核電項目,由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大連建設投資公司三家共同投巨資約500億元人民幣興建。其采用中國自主品牌的CPR1000核電技術的意義,遠勝于它的投資規模。 錢積惠向本報記者介紹,CPR1000是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與中廣核合作在法國法瑪通M310技術版本基礎之上,改進并擁有自主品牌的核電技術,與中核集團合作的CNP1000同屬一個版本,僅僅是技術參數有些變化。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紅沿河核電站設備國產化比例將在嶺澳二期二號機組70%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其中關鍵設備國產化比例不低于85%;一、二號機組的國產化比例為70%,三、四號機組的國產化比例為80%,且要建成安全、質量、進度、投資、技術、環境等6大控制指標總體優于嶺澳核電站二期的核電項目。 發改委于7月下旬在大連召開的核電裝備國產化會議,無疑是希望通過紅沿河核電站的建設,大力推進核電裝備國產化。顯然,以紅沿河站開工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設備國產化工作已成為各方共識。對此,中廣核表示,將重點抓住關鍵設備和對產業有帶動作用的核級設備的國產化,促進國內企業參與核電裝備國產化進程,掌握關鍵設備技術。 隨著我國核電技術公司與西屋公司簽訂三代核電技術轉讓,中國核電體制和競爭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其中引人矚目的是,中國核電引進體制發生重大變化,即成立專門的核電技術公司,由其負責三代核電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三代核電技術招標結果公布之前,兩個具有核電站項目業主資格的老牌核電寡頭中核和中廣核已經在談判、技術的引進上,與外商有了合作的經驗。 在一些專家看來核電技術公司的成立結束核電技術引進各自為政的局面,應該是它的一項重要使命。“成立這樣一個公司代表整體談判比具有核電業主資格的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分別與外國談判更具有優勢,更能體現的意志發展研究中心技經部部長呂薇告訴本報記者。但有些專家指出,三代核電技術招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單靠某一家的力量來消化、吸收,還十分有限。 隨著三次核電技術引進,給我國核電行業帶來另一個變化是中電投的崛起,打破了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掌控中國核電項目的“雙寡頭”格局。 一些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核電技術公司5月成立時,中電投所持股份為10%,與中核和中廣核持股比例相同。還有,浙江三門項目中電投持股14%;山東海陽項目中,中電投次成為核電項目的控股股東,意味著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掌控中國核電項目的“雙寡頭”格局逐漸被打破。 由于核電的特殊性,在海陽項目之前,我國核電項目全部由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控股。隨著核電大開發時代到來,會不會有更多的控股主體出現,專家認為,這取決核電盈利水平、技術水平和政府態度。 技術路線疑慮 今年7月核電技術公司與西屋聯合體簽署了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核島采購及技術轉讓框架合同,中國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正式確定選用西屋聯合體的AP1000方案,在浙江三門和山東海陽建設三代核電站,共計4套百萬級千瓦的核電項目招標合同。 雖然,在去年底三代技術招標中,法馬通公司落馬,但行內核電專家對本報記者透露,繼中國與簽署核電協議后,法國法瑪通將會在近期與中國簽署協議,在中國興建兩座三代核電廠。據稱,雙方將會簽署意向書,將由負責興建的法國核電集團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而有關磋商仍在進行。同時,加拿大能源公司、俄羅斯原子能公司都想在未來的中國核電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而法國法瑪通的技術標準為EPR,中國核會秘書長傅滿昌向本報記者表示,盡管采用單一的技術標準對于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大有裨益,但是各家技術各有特點,不排除今后核電市場的多重技術路線并存的局面。 對此,錢積惠認為,現在的技術引進顯得動蕩一些,花的代價也較高。他以引進西屋AP1000為例,技術轉讓費4億多美元,“這些都將攤入今后的電價中”。“不管如何引進,采取哪種技術路線,終應該形成兼收并蓄的中國版本,并且被市場所接受。” 打造中國版本 隨著中國核電建設高潮的到來,大量的核電工程會逐步上馬。令錢積惠和中國核動力院同事們心切的是,核動力院雖然是中國實力雄厚的核反應堆研發基地,但一直以來,在工程項目中,卻始終跟在別人后面當配角。 錢積惠告訴記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般大型工程項目的業主都把總包合同交給專業化的工程建設公司承包建設,建成并完成試運行后由業主接手負責營運,這類承包方式的工程被稱為“交鑰匙”工程。 “但核電站是一個特殊工程,以反應堆為中心的核蒸汽供應系統技術復雜,任何差錯都會影響到整個核電廠的核安全問題,而且會波及周圍環境和居民,形成嚴重的經濟、社會甚至政治后果。”錢積惠說,但此前,中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核電站,由于大部分是引進項目,所以主要依靠外國公司設計建造。雖然后來中國逐步在有些項目上擴展自己的工程建設公司自主管理工程的能力,但錢積惠認為,對與核安全密切相關的、技術門檻高、風險大的核蒸汽供應系統,中方卻始終無力觸及。 所以,錢積惠迫切感覺到,實現中國核電自主發展的目標,關鍵又緊迫的,是扶持和打造中國核電自主品牌。 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4000 萬千瓦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孫勤30日說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中明確,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核電容量達到1800萬千瓦。 國防科工委日前印發了《核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30日孫勤有關內容作了進一步介紹。他說,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能源需求的增長,核電是目前現實的、可大規模發展的能源。為實現上述目標,在未來10至15年中,我國每年要開工建設3臺核電機組,這不僅需要在生產工藝和設備制造上實現跨越發展,而且在科研開發和自主創新的能力上要得到大幅提升。核電是和平利用核能的主要內容,核電的加快發展必然使得與核電配套的上游產業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核循環各環節生產能力到2020年要在現有基礎上提高4-6倍。 《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核工業的發展目標,在核電建設方面,要全面提高核電自主化能力和國產化水平,新開工建設核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以上,確保在役核電站安全穩定運行,基本建立適應核電發展的設計、建造、運行和技術服務體系以及我國壓水堆核電標準體系,初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孫勤介紹,目前,核技術應用正在突破傳統的應用領域,向現代科技術前沿,如信息、生物、納米、新材料和環境等技術領域滲透,不斷形成更新的交叉應用領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核技術應用產業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國核電建設今夏提速 技術引進代價將攤入電費 8月18日,位于渤海遼東灣東海岸的遼寧紅沿河4×100萬千瓦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8月16日,江蘇連云港田灣核電站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以及山東海陽核電站等通過立項。 “紅沿河項較小較新太陽能熱水較小的增壓水江西自來水江蘇增壓泵